苏轼《李太白仙诗卷》,此书境界,颇难企及

 

苏轼《李太白仙诗卷》,纸本,纵34.4cm,横106cm,凡20行,计205字。自署书于元祐8年(1093年),为苏轼58岁时书。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。书李白诗二首,第一首灵秀清妍,姿致翩翩,后十句渐入奇境,变化多端,神妙莫测。第二首驰骋纵逸,纯以神行人书合一,仙气飘渺,心随书走,非复人间之世矣。此书境界,颇难企及。

苏轼生性旷达,博学强识,能文章,善诗词,精绘事,工书法。其文章众体兼备,纵横恣肆,格高力健。书法上能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”,努力挣脱唐人重法观念的束缚,注重自我精神的体现和情感的宣泄,追求一种高度自由化的创作状态,开创了宋代“尚意”的新风。

关于苏轼的学书思想,他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纵观其一生,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,但同时又受道家,佛家的影响很深。最终影响并形成了苏轼达观处世的人生观和追求超然旷达的心境。佛,儒,道三家思想在苏东坡身上有着空前的融会和贯通。

同时,他又本着“以佛修心,以道洋人,以儒治世”的原则,对三家思想进行了激浊扬清,各有取舍的批判态度。向往淡远深邃的美,是苏轼“尚意”书法风格的审美理想所在,从其所流传的遗迹中,可看出他对雄放豪迈的风格始终是称赞的。但他更加向往淡远深邃的美。

他在《苏轼文集》写道:“欲令诗妙语,无厌空且静。静故了群动,空故纳万境。越是走人间,观身卧云岭。”“静”是为了“了群动”而“空”正是为了“纳万境”。他要“阅世走人间,卧身观云岭,”这种情怀,超脱而又执着,冷静但是深沉,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对那种淡远深邃的美的向往。这是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的统一。